- 小米可穿戴负责人张雷发布近期改善和 OTA 计划_Xiaomi_问题_耳机
- IT之家 6 月 9 日消息,小米集团手机部副总裁、可穿戴部总经理张雷今日发布了首条微博,感谢用户十多年来对可穿戴产品的关心和支持,并分享了近期改善和 OTA ...
退休后每个月拿近万元的养老金是什么体验?重庆一位事业编退休人员用自己的实际情况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。40年4个月的缴费年限,实际缴费却只有7年3个月,这样的养老金结构,让不少人看得是又羡慕又疑惑。有人感叹:体制内真香,也有人质疑,这样的计算方式是否公平?普通人缴费几十年,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却少得可怜,这到底是什么逻辑?
体制内的工作,真有传说中的那么好?普通人还有没有希望过上这样的退休生活?
事情要从这位重庆退休事业编人员的情况说起。他从事的是专业技术岗位,2025年正式退休。退休前,他的累计缴费年限长达40年4个月,但这里面包含了33年1个月的“视同缴费年限”。什么是视同缴费年限?简单说,就是他在改革前的工作年限,虽然当时没有实际缴纳养老保险,但可以视为已经缴纳。
这就相当于,40年里,他真正掏腰包缴费的时间只有7年3个月。
再看看他的养老金构成。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,每月只能拿到526.78元,说实话,这个数字确实不高,但“重头戏”在过渡性养老金这一块,每月有5341.95元。这一部分的计算方式很复杂,主要和他的视同缴费年限有关:退休当年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,乘以视同缴费指数、视同缴费年限,最后再乘以1.4%的过渡系数。
这么一来,他的每月养老金总额达到9764.54元,直逼万元大关。这一数字一公布,立刻引发了热议。
这事儿为什么会引起争议?说白了,普通人和体制内人员的养老金差距实在太大了。不少人会发现,自己缴费几十年,退休后每月的养老金可能只有两三千元;而体制内的退休人员,即便实际缴费年限不长,却能拿到高额养老金。这中间的差距,主要就体现在“视同缴费年限”和“过渡性养老金”上。
这里面有历史原因。像这位事业编人员,工作时赶上了养老金制度改革。1990年代初以前,很多单位没有养老保险制度,退休后国家直接发退休金。改革之后,大家都要自己缴费了,但为了平衡改革前后的利益,才有了“视同缴费年限”这一说法。这部分年限虽然没有实际缴费,但在计算养老金时却占了大头。
普通人缴费时长长,金额高,但没有“视同缴费年限”,也没有过渡性养老金,导致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少得可怜。再加上体制内的工资和缴费基数普遍较高,退休时享受的待遇自然远远超过普通人。这种“看起来合理,实际不公平”的现象,自然会引起争议。
这位退休人员的情况被曝光后,网友们的讨论热度迅速攀升。一些人认为,这是“体制内红利”,是几十年努力工作换来的回报;但更多人则对这种养老金分配方式提出质疑。
有人指出,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差距,不仅让普通人看不到希望,还可能加剧社会矛盾。尤其是当下,年轻一代的缴费压力越来越大,养老金缺口也在扩大。如果未来养老金制度不做调整,年轻人缴费几十年,却无法享受到和前辈一样的待遇,这种“代际不公平”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。
还有人提到个人养老金制度。近年来,国家推出了个人养老金政策,倡导大家通过自主缴费来补充养老收入。但实际上,个人养老金每年的缴费上限只有1.2万元,且领取时还要缴纳3%的税,政策吸引力有限。相较于体制内人员的“视同缴费年限”和高额养老金,个人养老金显得有些“杯水车薪”。
最终,这场讨论没有明确的结果,但却让人们对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有了更多的思考。重庆这位事业编退休人员的高额养老金,既是过去政策的产物,也是当前养老金制度矛盾的缩影。
对体制内人员来说,他们享受的是改革前后的“红利叠加”,退休后生活无忧;而普通人则只能靠长时间缴费来获得一份微薄的养老金。这种差距,不仅体现在金额上,也体现在生活质量和心理感受上。
有人说,养老金改革是大势所趋,但改革的方向到底是什么?是缩小体制内外的差距,还是强化个人养老金制度?这些问题,都还没有明确的答案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看看对于这件事网友们是怎么看的。
【网友热议】
“李大壮”评论:退休金近万元?我们这些每天加班到深夜的打工人,退休后也就指望个两三千块,连房贷都不够还。体制内的工作是真香,怪不得大家都抢着考编。
“王秀英”说:别的不说,照这样下去,年轻人还缴啥养老保险?交了一辈子,结果养的是别人,自己老了却没钱可拿,真的公平吗?
“张小花”留言:对比一下真扎心。我妈在工厂做了30多年,退休后每月才拿2300块。人家实际缴费才7年多就能拿近万,是不是该把普通人的养老金也涨一涨了?
“赵大山”调侃:这不就是‘缴费少,拿得多’的典范吗?普通人缴费多,拿得少,看来我们真是给体制内打工的韭菜啊。
这些评论,既有无奈,也有愤怒,但更多的是对现有制度的质疑。养老金制度,本应是一种保障,但在现实中,却成为了普通人和体制内人员之间的一道鸿沟。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?谁来为这种不公平买单?
那么问题来了,体制内的工作到底有多香?从高额养老金来看,的确香得很。但这背后,是普通人缴费压力的不断增大,是养老金缺口的逐年扩大。普通人的晚年生活,真的只能靠自己了吗?
如果体制内外的差距始终无法缩小,改革到底还要等到什么时候?你的养老金,未来又会是多少?
上一篇:没有了
